第 153 章(1 / 2)

娘娘她宠眷不衰 茸兔 6527 字 4个月前

喻将军一声嘶吼下,立刻抽出了随身佩戴的长剑,周遭的禁军也迅速反应过来,即刻列阵赶来守护陛下,高举着盾牌将陛下和身边的核心嫔妃们团团围住,守护在正中心。

只是巡游的队列实在是浩荡,光是随行的宫女太监就不计其数,此时前头刚一出事,后面一些怕死的宫人就慌张的尖叫跑开,躲进树林子里,就连一些胆子小的嫔妃都吓破了胆,跌坐在地上不断尖叫,生怕从哪里又射出一支箭,取走她金贵的小命。

文官们躲在禁军和将士们身后惶惶不安,不知究竟是哪里的贼人如此大胆,竟敢在梧州行刺陛下,武将们本就镇守边疆厮杀惯了,此时反而冷静的多,一个个屏息凝神,牢牢盯着四周,不敢有丝毫懈怠。

姜雪漪的手心已经被冷汗沁满,险些握不紧银簪,浑身也在微微颤抖,可她竭力忍耐着,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越是这种时候越不能乱,一旦陛下身边出了岔子,敌人就会找到破绽趁虚而入,届时摧枯拉朽,从内混乱起来,一切就难以挽回了。

好在这时候喻将军和二哥哥的人马尚且没走,禁军也都在,就算对面真的胆大包天预备齐全,也能抵抗上好一阵子。

她之前让宸儿去赵才人处,别跟在自己身边,如今竟然成了对的选择。

风吹密林,传来沙沙的响声,运河哗啦啦的水声和风声糅杂在一起,就连最细微的声音都足以让人头皮发麻,浑身紧绷。

从第一支箭射到陛下跟前到现在,满打满算也不过十几个呼吸的功夫,可却每一秒都如此难熬,像被热油烹煎,难以喘息。

大哥哥身为文官,当即大怒,扬声道:“哪儿来的贼寇!竟敢如此胆大妄为,可知你袭击的人是谁吗!”

陛下登基后励精图治,殚精竭虑,朝廷这才能从先帝驾崩后的混乱萧条里走出一条民生安康的道路,谁知竟还有这般不知好歹之徒,竟妄想以一群草包之力行刺陛下!

难不成陛下驾崩,他们这群草包就能登基为帝了不成,真是笑话!

大哥哥的声音在两侧山谷里回响,须臾,从河对岸的悬崖之上远远走来一排人影。

为首之人被人簇拥在正中间,虽然人已经明显苍老,可身材仍然高大魁梧,雄浑的笑声极为放肆,他弯弓拉弦,直指被人保护在正中的陛下,大笑道:“承祚小儿!本王今日便是来取你小命的!放心,本王夺下大凌后,一定会让你的尸身悬挂在城墙上,让你的子民千人瞧万人看,统统向本王称奴——”

是魏国国君。

在听到声音的瞬间,沈璋寒黑眸阴翳,额上的青筋已经爆了起来。

喻将军和二哥哥大惊,都在震撼于魏国人怎么会出现在梧州境内。要知道年前边疆一战,魏国大败,派出去的探子亲眼看到大军退回都城,短时间内不会来犯。何况梧州虽然靠西却并非与魏国紧邻,尚且身处腹地,魏国人是如何神不知鬼不觉的避开这么远,潜入梧州刺杀陛下的?!

群人显然对陛下的一举一动了如指掌(),???虎???????[()]?『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难道是朝廷高官中出了内贼,里应外合不成!

若是胆大包天的小伙流寇尚不足为惧,可若是魏国国君亲自带人前来刺杀陛下,那意义就截然不同了。

魏国国君亲临,为了避人耳目人马或许不会很多,但一定都是精锐中的精锐,个个以一敌百,绝不可大意。

二哥哥警惕地提剑守护在陛下身侧,迅速抬手放出了一支黑色哨炮,将陛下遇刺消息传了出去。

陛下出行,底下的人不可能不预备着避险的方案,此时哨炮一响,消息就会一传十十传百,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其余州市增兵支援,力保陛下安危。

只是再多疑惑都要留待以后查明,眼下,恐怕要有一场恶战了。

魏国国君雄浑的声音反反复复回响在山谷里,下一秒,一支鹰羽长箭便势不可挡的划破了空气,向陛下所在的位置袭来。

锐利的箭头似淬着阴毒的冷光,电光火石之间就能到达,可即便所有的禁军都高举盾牌将他们团团围住,正中依然留有偌大的缺口,加之中间站着的人实在太多,一时躲无可躲。

就在箭矢即将达到的那一刻,沈璋寒抬手抽出了身侧禁军的佩剑,手起剑落,将飞到跟前的箭矢斩断成了两半。

这一支箭射得极准,若不是被陛下自己挡了下来,姜雪漪毫不怀疑它会直接从上方的空隙射中陛下的咽喉。

沈璋寒冷冷抬眸,眼底淬着森然寒意:“宵小之徒,朕绝不会让你得偿所愿。”

一而再再而三的袭击,嫔妃们更是花容失色,惊慌失措的想要逃离陛下身边,如此关头下,一直走神的丹妃也睁大了眼睛,惊恐地看着眼前的一切。

二哥哥当机立断:“敌人在高处,举盾无法抵挡!快护送陛下回梧州城内!”

禁军训练有素,立刻改变阵营转为一长排护送陛下后退,谁知魏国国君放声大笑,语气里毫不掩饰讥讽:“承祚小儿,看来本王还真小看了你,你和你那个废物父皇不完全一样。”

“但你能躲得了一次,还能躲得掉第二次吗?”

他振臂一呼,翻身上马道:“放箭!”

“儿郎们,跟本王冲——!杀他们个片甲不留——!后宫三千,浩瀚疆土,以后便尽归咱们享用!”

潮水般的魏国士兵从山上冲下来,最少也有数百人,禁军们立刻抵挡在前护送陛下撤退,可悬崖上万箭齐发,雨一般的箭矢急速射过,将士们一个接一个的倒下,已经到了千钧一发之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