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5章 波音的困扰
几乎与此同时。
美国,德拉瓦州。
威尔明顿波音测试中心。
X51A项目主管沙普尔·柯林杰正俯身凑到一台显示器前,聚精会神地查看着屏幕上的几张三维光谱图,脸上露出欣慰中夹杂着几分兴奋的表情。
尽管详细的测试数据仍然需要一段时间来导出并整理,但作为经验丰富的老工程师,他仅从刚才推进剂燃烧过程中所产生的声光效果就基本判断出,发动机工作末段的中低频压力振荡阶段已经从一开始的12秒以上,缩短到了大约7-8秒左右。
在正常情况下,来自ATACMS飞弹的固体火箭发动机可以维持40秒以上的有效工作时间,但当推进剂燃烧达到中后期时,波动的热释放率与压力振荡的耦合有可能对气压振幅产生增益作用,对于结构比较精贵的高超音速飞行器来说,很可能诱发超燃冲压发动机启动异常,甚至是直接解体。
因此,必须在压力震荡导致燃烧室气压剧烈上升之前把助推段抛掉,才能保证从火箭动力到吸气式动力中间的正常转换。
这样一来,最初版本固体助推器的可用工作时间,就只剩下了不到30秒。
虽然要想依靠固体火箭将高超音速飞行体推进至预定的5.5马赫以上,那麽这个可用工作时间应该达到接近40秒的水平,相当于震荡阶段小于5秒钟,但科学研究本来就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
排除掉前期双方接触以及相互适应阶段所耗费的大约两个月功夫,能在区区半年时间里推进一多半的进度,已经让柯林杰相当满意了。
毕竟,普惠那边作为X51A飞行器核心动力的SJX61-1发动机,这会儿也才刚刚开始高空台模拟试验而已。
如果按照这个效率继续下去,那麽让整个项目提前一年,在2008年之前完成第一次试飞,似乎也确实不再是异想天开的事情。
想到这里,柯林杰稍稍松了口气,被工期压抑了大半年的心情,也总算变得通畅了一些。
他开始不断给自己施加心理暗示——
在过去一个多世纪当中,无论高度还是速度,美国始终引领着人类最尖端航空技术的发展方向。
尽管在整个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诸多挑战,但却从未将这一领导地位交由旁人。
既然过去如此,那麽现在,也应当如此……
恢复踌躇满志状态的柯林杰并没有沉浸在思绪中太久,而是马上准备联系测试部门,给经过升级之后的固体火箭助推器安排试车工位。
就在这个时候,副手查理·布林克恰好从外面推门而入,手里还拿着一份正处在打开状态下的文件夹。
「主管,测试结果已经提取出来了。」
他说着把手中的文件调转方向,然后放到柯林杰面前,指着上面的的几张压强-时间曲线图说道:
「从结果来看,向推进剂中引入第三个金属组元之后,固体推进剂燃烧末段所产生的压力震荡区间确实出现了明显缩短,在参与测试的5个配比当中,最长的一个也只有7.4秒,而最短的则已经达到5.6秒,非常接近我们的设计目标了。」
「下一步,赫斯特博士那边会继续优化推进剂成分以及颗粒形貌,根据目前使用的经验公式来推算,在比较理想的情况下,应该可以做到3.5秒左右的水平……」
「3.5秒……」
柯林杰一边坐到身后的椅子上,一边喃喃自语道:
「相当于在抛弃助推段之前可以有效工作40秒以上,大概5%的设计馀量……」
对于大多数工程项目而言,5%的馀量确实显得有些极限了。
但考虑到设定中的5.5马赫启动速度本身就已经是个保险值,所以放在X51A项目上倒也可以接受。
相比起来,柯林杰所担心的风险反而在另外一块。
沉思了几秒钟后,他重新抬起头,看向站在旁边的布林克:
「模拟实际条件下的工作状况呢?尤其是在点火过程之后,推进剂在压力条件下的燃烧特性,相比理想环境有哪些差别?」
由于条件所限,威尔明顿测试中心所选择的试验方式是先使用金属雾化颗粒发生器分散金属颗粒,接着金属颗粒进入到载体气流中,利用光散射原理测量单颗粒铝的粒径,最后再利用二氧化碳雷射点火,获得颗粒燃烧过程的各项特徵。
显然,在这一技术方案当中,推进剂的燃烧全程处于完全开放状态,因此需要额外设备来还原高温高压的实际工作环境。
「也已经测过了。」
布林克把测试结果向后翻了几页,上面是一系列二维光谱图。
从曲线形状来看,应该就是从刚才电脑上那张三维图中提取出来的:
「施加压力会降低光谱全波段的强度,其中铝特徵峰和氧化铝特徵峰的强度降低幅度比较明显,说明施加额外压力可能会减少Al蒸气及AlO基团的形成,也就是对推进剂中金属燃料铝的完全燃烧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