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六章 治国之道(1 / 2)

更宋 红莲素心 5618 字 7个月前

自打平定南汉,其实朝中就分出两个派系,主战派和主和派。

但在大事上面,郭浩一直很强势,比如他去辽东,根本就不和大臣商量,自己想去就去了。

两位皇子留在汴梁,名义上是监国,实际上就是学习,内阁有了结果,就会征求二人的同意,二人一般没什么意见。

就算有时候有不同的意见,王溥等人就会解释,其他事情有赵普、卢多逊在,意见存在分歧,二人也有辩证的机会。

可在这件事上,众人竟然达成了一致,两位皇子失去判断的依据,最终也听从了大多数人的意见。

兄弟二人没看出王溥的心思,但郭浩可不是三岁小孩,这件事就是他们挖的坑,等着二人往里跳。

事实上谁当皇帝他们不在乎,他们就是不想让郭浩折腾,郭浩的三个儿子都不错,打江山和坐江山不一样,郭浩心里应该有数。

王溥老谋深算,暗中导演了这一场戏,有薛居正等人的协助,一切都很顺利。

事情也如他想的一样,曹州知府李行德是个较真的人,一定会来京城找。

只是王溥没有预料到,今年的灾情会这么严重,曹州没有粮食,真的饿死不少人。

郭浩一句话,点醒了赵普,他是主战派的代表,是希望郭浩开疆拓土,成就万世基业的。

但现在的情况是,山东大旱,个别地区出现严重饥荒,其中曹州为严重,这个错误根本是由郭浩引起的,但是郭浩岂能认错?

如此一来,就要有人负责,赵匡胤刚刚上任,没有他什么事,当初调粮的事又是他最先提出来的,那么这个责任肯定由他来承担。

想到这里,赵普心里有些发苦,他好不容易挤走了王溥,结果又来了个更强势的赵匡胤。

原本打算韬光养晦,慢慢拉拢赵匡胤,毕竟赵匡胤出自军中,开疆拓土他不会拒绝,二人二人之前的关系也不错。

然而王溥临走还给他下了个套,明摆着就是想把他清理出朝堂,目的就是不让主战派战得优势。

现在李行德来京城,郭浩还没做什么决定,那是因为不了解当地的情况。

朝廷已经派出使者到山东视察,如果情况真入李行德说的那样,那么郭浩绝对会大发雷霆!

赵普能想明白的事,郭浩也能想明白,对于赵普他们的决定,郭浩其实并不生气。

就算是大臣们有所失误,郭浩也不会太着急,毕竟他们是人,不是神,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最让郭浩生气的是,这些大臣开始搞小动作,表面山上顺着郭浩,背地里却想改变他,郭浩却不能把他们怎么样,否则一开始就不会用他们。

老子有云:治大国,若烹小鲜。

其中道理便是如此,烹饪一道,除了添加各种调料,还要掌握好火候,不能没有章法。

大宋开国,就是起锅烧油,必须大火爆炒,这样才能炒出油的香味,有利于食材发挥。

当注入汤汁,就需

要文火慢炖,就好像现在的大宋,第一次改革只是去其表,第二次改革要变其里。()

由表入里需要耐心,文火慢熬,才能入味,这个过程一定会有个别食材油盐不进,这就更需要耐心。

?本作者红莲素心提醒您最全的《更宋》尽在[],域名[()]?『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等到烹饪的差不多了,在大火收汁,这么做才能去掉多与的东西,留下整道菜精华部分。

在这个过程中,郭浩不能着急,也不能放松,明明需要文火,有人偏偏不想烧这把火,郭浩怎么能答应。

想到这里,郭浩沉声道:“赵匡胤!”

“臣在!”

“这件事就交给你,调查事情原委,牵扯其中的官员,一个都不能落下!”

“遵旨!”

郭浩让赵匡胤去调查,还说所有人都不能落下,这反而让赵普松了口气,同时暗道郭浩高明。

有道是法不责众,就算所有官员都有问题,郭浩也不可能全处理掉,毕竟国家的运行需要这些官员。

所以郭浩让人调查,最后的结果只能是小惩大诫,这也符合文火慢炖的原则,对那些官员小惩大诫。

如果紧紧是这样,还不能提现郭浩的高明,调查过后,郭浩不处理他们,不代表他们没有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