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姐姐(1 / 2)

危险人格 木瓜黄 9069 字 2023-11-01

隔壁观察室里, 季鸣锐听得晕头转向。

池青手里捏着一支笔,也在想这个问题:“凶手特意把对她不利的视频删了,谁会替她做这件事?”

季鸣锐想破脑袋也没想出来:“没有人吧……”

对, 没有人。

所以蒋依芸的嫌疑还在。

证据很重要。

人可以说谎, 可以设下层层圈套,可以伪造信息,但是证据不会。手机里的视频被人删除,蒋依芸平时和三名死者联系密切,并且,她被这三名学生威胁着,有足够的杀人动机。

这些点结合在一起,无论她怎么说, 就算今天在审讯室说这么一出话, 说自己被威胁、说有视频,但所有摆在明面上的证据仍然无可反驳地指向她。

季鸣锐:“可她还是承认了有视频。”

池青:“她如果坚决否认一切的话, 更说明她知道视频已经没了。”而知道视频不存在了的人只有亲自将视频删除的凶手。

所以到了这一步, 如果她是凶手,她其实说什么都不对。

所以她很可能在装自己不知道视频被删这件事,从而让自己脱身。

毕竟她承认这点事,和杀人比起来, 并不算什么。

季鸣锐:“但也不一定就是她干的吧……”

“是不一定,”池青说,“也可能有人故意把嫌疑往她身上引。”

但那个至今都没有浮出水面的人会是谁?

玻璃窗对面那间狭□□仄的房间里,沉默的气氛在不断蔓延。

“你怀疑我?”蒋依芸说。

“我很难不怀疑你, 蒋小姐, 那天你在学校里没课, 晚上你丈夫正好加班, 最诡异的是我们还查到你家电梯监控这几天‘刚好’坏了,没有人能证明你那天晚上没有出过门。”

“……”

解临说到这的时候,眼底漾着的笑意折出几分冷冽:“死了三个人,每个人的死亡时间都刚好撞在你没办法自证的时间段上,还挺凑巧。”

警方之所以一直持续跟进蒋依芸这条线,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王远和靳鸿博死亡时间在放学前后,她没有课,办公室里也没有老师,马晖死于凌晨,当晚又没人能证明薛依云没有外出过。

……

蒋依芸喊出一句:“我没有杀他们,有人想陷害我!”

“是不是有人故意栽赃,我们会调查清楚,”解临起身前说,“在事情水落石出之前,你还是会继续受到我们的监管。”

只是目前还说不清如果有人陷害她,那个人是为了帮她,还是为了害她?

当天中午,审完蒋依芸后,几个人在去总局食堂解决午餐问题。

池青很少在这种公共场合出没,四下环顾发现大家都会先在排队时拿一个空的餐盘,正要找餐盘从哪儿领,解临拿着两份餐具过来了,把其中一份塞进他手里:“你以前没来过食堂?”

池青接过,“嗯”了一声。

站在人群里排队的感觉很奇怪,周围也很吵。

解临:“上学的时候也没去过?”

没去过食堂这件事放在谁身上都显得挺不可思议的,但一想到对象是池青,好像又变得正常起来。

队伍很快排到他们。

池青一边挑菜品一边说:“那会儿嫌人多,麻烦。”

“那你都在哪儿吃。”

“自己带饭,”池青说,“或者出去吃。”

解临无论是初中、高中还是读大学,他不管在哪个环境里都是中心人物,就算下课趴在桌上睡一觉身边都围着一群人。

这起案子和学校有关,他脑海里不禁浮现出池青穿校服的样子。

不合群,一个人坐在教室角落,对每个想靠近他的人都没有什么好脸色。

池青简单选了几个菜,发现解临打完饭之后一直在盯着自己看。

他本来就不太自在,被看得更加别扭:“看我干什么。”

解临将手里的餐盘换到另一只手上,这样空出来的那只手就刚好靠近池青的手:“盯着你看的理由不太方便说,要听一下吗?”

池青心说能有什么不方便说的话。

然而他碰上去之后,食堂嘈杂的声音被男人的声音替代,第一句就是:【在想你穿校服是什么样子。】

池青:“……”

【有照片吗?或者,校服还在不在。】

“…………”

他早该知道的。

这个人嘴里,就没有几句,好话。

池青动了动手指,在心里翻个白眼,正要把手抽回去,找张空桌子坐下吃饭之际,听到最后一句话:

【还在想如果那个时候我就认识了你,我们的故事或许会开始得更早一点。】

更早一点。

不会让你每天小心翼翼地戴着手套才能出门。

不会让你在这个“虚假”的世界里,连一点真实都摸不到。

季鸣锐打完盒饭,和池青他们坐一桌,他吃着饭,欲言又止,最后还是问了池青一句:“你很热吗?”

他感觉池青脸挺红的:“……虽然最近是升温了,但是也不至于那么热吧?”

池青冷着脸说:“穿多了。”

季鸣锐:“也不多啊。”

这人就非得杠。

都是成年人了,有必要打破砂锅问到底吗?

池青:“你有时间管我热不热,不如多想想案子。”他一字一句地问,“凶手抓到了吗。”

“文档写完递上去了吗,哦,还有昨天那起火灾,查清楚了吗。”

“……”都没有。

一旁跟着季鸣锐坐下的的姜宇点点头:“是的,锐,案子重要。”

提到火灾,苏晓兰顺势把话题往火灾上头带:“说到那起火灾,也够奇怪的,我听负责人说,至今还没找到什么线索。”

“死者身份呢?”

“还在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