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第八六章(2 / 2)

王侯归来时 赏饭罚饿 8551 字 2023-11-02

“以后这种话,就不要再提了。”

在观亭月正待询问之前,他接着道:“感情的事不是做买卖,非得讲究个银货两讫,平等交易。连买卖也不一定总是公平的,又何况你我?很多时候,我自己认为甘愿便好,你犯不着想那么多。”

“正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嗯。”

她若有所思,“我知道了。”

*

养伤的日子平平无奇,金词萱不知熬煮的是什么药,观亭月吃下去,十二个时辰里十个时辰都在睡觉,难得清醒一回。

燕山头两天整日整日的陪着她,而后据说是有别的军务要忙,没待得那么久了。

倒是多亏这昏天暗地的沉眠,她精神状态好了不少,连周身的气场瞧着也比先前更为明亮。

病中一大家子人轮流来瞧她,屋里几乎时时刻刻都挺热闹的。

有时观行云和观天寒两人会一起来,如今没了招安的事情束缚,聊着聊着就要吵嘴;有时江流也会上门碎碎念的埋怨,觉得此番行动她没带上自己,有被忽视的悲伤;再然后便是双桥同金临,这俩是如出一辙的难以沟通,观亭月常常面带微笑地听他们讲一大堆自己不明所以的鸟语,权作消遣。

如此她从月初躺到了月末,完美错过了春节及上元的夜市灯会。

当观亭月终于恢复得能够下床时,这日,她迎来了一个严肃的时刻。

正屋的大堂之内,金词萱郑重其事地端坐在侧,紧挨着的是观天寒和金临,背后则站着族中几个长辈。

而对面,观亭月大病初愈,旁边孤独地陪了个三哥观行云,江流临时充当跟班,尽职尽责地立在身后。

“那么。”金词萱开了腔,“两家人已到齐,闲话我就不多说了。”

她一把手边的帖子笔直推到观亭月面前。

“这是你家的庚帖。”

观亭月点头:“多谢。”

“不必。我们家的呢?”

她面不改色:“弄丢了。”

金词萱:“……”

鉴于两朝交替,战乱时民生艰难,庚帖丢失也在情理之中,故而金家并未太过苛刻,这门婚事就此尘埃落定。

金临却不由遗憾,他瞧着似乎对观亭月的印象还蛮好。

“我堂姐说,你生性不羁爱自由,喜欢在外锄强扶弱。”

“唉,那就不能陪我一块儿待在家里读书习字,养花刻木雕了。你我是做不成夫妻的。”

观亭月不知道他是不是在为自己感到可惜,只能勉强附和:“嗯、嗯……”

观行云见状松了口气。

因为他发现真正的“前妹夫”比假的“前妹夫”还要不如,是个龟缩在四方小屋里的书呆子,十分不符合观家人的气质。

观天寒也松了口气。

因为这庚帖其实是他年少无知弄丢的……

而今,连懵懂如双桥都快品出观亭月同燕山之间那点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了,大家沿途见怪不怪,也是习以为常。

唯有一人闷闷不乐。

江流从吃晚饭起就显得忧心忡忡,无精打采,一副心思沉重的模样。待得酒宴结束,他趁四下无人,非常肃穆地拦住了观亭月。

“姐。”少年平日便惯常端起一副老成持重的姿态,眼下愈发正色,“你真的要嫁……真的要和燕山在一起吗?”

“怎么?”她不解之余有点好奇,江流极少管这种闲事。

“可他再如何也是朝廷的鹰犬,皇帝谕旨亲封的定远侯,食大绥之禄,心自然也是向着旁人的,你不在乎吗?”他表情凝重,并非随口一言。

观亭月未曾往心里去,只觉好笑,“你想得太多了,燕山他不会。”

“你就那么肯定他不会?!”江流拔高了嗓音,“他花言巧语骗你的时候,自然桩桩件件都说好。谁知是不是朝廷派来监视咱们的……”

她无可奈何地摁着眉心,简直不知要从何解释,“燕山早些年其实是我们家的人。”

“唉……怎么和你讲呢,这里头的事太复杂,等过几天我寻个机会,慢慢和你长谈。”

“总之,我可以拿命担保,他绝对能够信赖。”

“早些年是几年?”他刨根问底,越是听她帮燕山说话,越是感觉她身陷其中难以自拔,“哪怕从前是观家军,谁知晓现在是不是倒戈向外了呢?姐,你就是容易心软!”

江流眼下看观亭月,一如看给男狐狸精迷了心窍的纣王,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满目悲愤,一颗老臣心只恨不能剖出□□来死谏。

话不投机,他到底是忿懑的走了,带着一腔不被世人理解的苦闷。

襄阳二月间的春城,彩灯还没收尽,从高处俯瞰这万户千家,火光映着锦绣成堆,红砖琉璃,招牌如森。纵然隔得那么远,依稀能听见街头小贩叫卖的声音。

观亭月的目光落回院子里。

两个小孩儿正在其间老驴拉磨似地打转。

江流约莫是想采些早开的桃花去泡茶喝,身后缀着一根人形尾巴观双桥,一路被跟得烦不胜烦。

因得前段时日她忙于山庄的事,回来后又闭关调养,双桥无人照看,倒是把他盯上了,现在成天如影随形,走哪儿追哪儿。

“你这个弟弟,好像对我很有意见?”

燕山在旁边给她拢了拢白狐狸毛的披风,将一只烧好的汤婆子放进观亭月怀中。

“坐这么高的地方没事么?会不会冷?”

金府二楼的露台视野宽敞,可将大半个襄阳收入眼底——她喜欢来这样的去处瞧夜景。

“没事,别听我二嫂

大惊小怪。我又不是瓷塑的。”

观亭月与之并肩而坐,她脚悬在半空,腿细长且瘦,远远望去就像一尾窈窕的蓝鹊。

谈起之前的话题,便仰头沉吟片刻,“江流……”

“其实也不怪他那么疑神疑鬼。”

“昔年郑氏的三军铁蹄踏破京城,对皇宫中人肆意屠戮,赶尽杀绝。他那时才十岁出头,一个孩子,从禁庭险险脱身,自此又在外漂泊流浪了许多年,对今朝的兵,今朝的官,当然没什么好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