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吏治变动(2 / 2)

这种显而易见的吏治问题,却被朝廷中枢几乎视而不见。

原因或许也很简单。朝廷里的重臣们几乎都是这几个地方出身的,又有谁会替幽并丶青徐丶雍凉之人考虑呢?

即使是如卫臻这种清正不群的人,也未从籍贯上考虑过!

其次,这件事根本想不到解决的办法。

司隶与冀丶兖丶豫三州乃是大魏的核心根本,如何能舍根本而逐末呢?

看着无言以对的司马懿和卫臻,曹睿依旧没有停下:「怎麽,尚书台不能为朕分忧吗?」

若是寻常政事,司马懿丶卫臻还是可以与皇帝有来有回的。按照皇帝的气度和智慧,并不会拒绝任何有益的讨论。

但允许讨论并不是允许狡辩。

问题就摆在这里,如何去解决呢?

司马懿身为司空丶录尚书事,乃是尚书台实际上的最高负责人。

眼见躲不过去了,司马懿横下心来,拱手言道:「臣有一策,或可为陛下分忧。」

曹睿满意的点头:「朕素来相信司空之智,请试言之。」

这个书最近更新在##!!更新!

司马懿眉头微皱,拱手说道:「杨暨与陛下说的近七成,乃是中枢官员和郎官们的比例。」

「臣方才心中粗略估计了一下,大魏的州丶郡丶县三级主官,比例也大略有六丶七成,但臣还是想责令吏部认真统计一番,以为行事依据。」

曹睿点头:「不错,是要按数据来。」

「可然后呢?」

司马懿道:「确定数据之后,吏部选官之时再酌情考虑籍贯。比如在三年之内,酌情将此四州官员从六成多降到六成,十年内降到五成等等。」

「不过臣还是想提醒陛下,此四州乃是大魏精华所在,比例能降,但不能以籍贯而偏废丶选用些不称职的官员上来。」

曹睿道:「司空的急智还是信得过的。就这麽办吧!」

「朕问完了,三互法也准了。卫师傅继续。」

卫臻轻咳一声:「臣方才未提到的,就是官员任期限制了。」

「三年太短丶八年十年太久。臣请以五年为期,为各州丶郡丶县官员定下任期。」

「满五年者,非陛下亲自下诏准许,其馀情况必须迁转,不得以任何藉口迁延逗留。」

曹睿侧脸看向吕虔:「吕卿,以你久在青徐的履历来看,徐州刺史丶或者东海太守之类的官职,五年足够吗?」

吕虔思索片刻,字斟句酌的谨慎答道:「禀陛下,若是建安年间应当不够。但按照太和年间的国家现状,五年任期足够了。」

「若认为五年不够者,要麽无能丶要麽虚枉,并无其他解释。」

曹睿点头:「司空怎麽看?」

司马懿想了想,在卫臻的话上加了一个补丁:「臣以为地方官员可以如此。但朝廷中枢之官乃是专人专用,与州郡地方的任职基础并不相通,不应沿用五年任期。」

曹睿明白司马懿的意思。

改革要一步步来,不能一下子将火烧到最旺。

若是中枢也按照五年来论,司马懿的录尚书事不要做了,高柔的廷尉也不要做了。

哪有自己挥刀砍向自己的道理?

曹睿满意的点了点头,事情若能推到这一步,与旧制相比定能有很大的改观,大魏的官员也会健康的流动起来。

目光转到了吕虔身上,曹睿说道:「吕卿既然老病,回到洛阳后也该荣休颐养。」

「少府之位空缺日久,历来事务都由少府丞来处理,并不用操心劳力什麽。」

「吕卿就做一任少府吧。好歹也是九卿,足以酬卿效力曹氏近四十年的功劳吗?」

吕虔有些惊到了。

少府身为九卿之一,在汉时负责徵收山海地泽收入和管理手工制造,兼管宫廷所用服御诸物丶宝货丶珍膳等,乃是皇帝本人的钱袋子。

虽说大魏以尚书台侵吞九卿之权,将财政归于民部丶制造归于工部,少府只剩服务皇室皇宫这一项职能,与汉时少府相差十万八千里。

但好歹也是九卿啊!

而且陛下方才言语里说得清楚,此前少府事务均由少府丞处理,吕虔履任后可以摆烂养老。

这麽优厚的恩典,乃是吕虔回洛阳之前从未想过的。

陛下果然大方!

吕虔当即拜谢道:「臣吕虔谢陛下隆恩!」(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