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5章 顾为经推销记(1 / 2)

全能大画家 杏子与梨 5161 字 15小时前

第885章 顾为经推销记

刘子明向顾童祥提及了他的那个筹备中的船上派对。

「准确的说,是一个私下的艺术沙龙,应该会有几位双年展的评委以私人身份参加,当然,更多都是东南亚这个圈子里的比较年轻的画家,也有些先锋艺术家,还会有些时尚圈子的人士。」

刘子明介绍道。

「比起双年展的官方晚宴,没有那么正式,比起刚刚的访谈,没有那麽严肃,大家聚在一起,看看体育比赛,或者就是聊聊天。」

「哦,伊莲娜总监也会来,她答应了我的邀请。不少圈子里的朋友都知道了这件事情。就像是『十日谈』,大家在一条与世隔绝的地方,在一条漂浮在海洋的大船之上,人们轮流讲述着关于艺术行业的见解。」

刘子明随口报了几个鼎鼎大名的新生代艺术家的姓名,「若是顾老先生您也能来,以长辈的身份谈谈您的创作经验,那实在是太好不过了。」

「大家应该都挺期待的。」

期待这个词,刘子明说的太含蓄谦逊了。

艺术家们往往会有意或者无意的形成各种各样的圈子。

古时东夏有南方画北方画的区别,欧洲义大利有威尼斯画派丶佛罗伦斯画派,喜欢玩印象派的有落选者沙龙,喜欢学院派的有法国巴黎官方沙龙,爱好后腰别把大砍刀去打网球「你敢瞅我」丶「瞅你咋得!」的,也可以去混混卡拉瓦乔那种非常疑似有黑社会性质的寻欢作乐小团体……

反正人人都能有个去处。

连梵谷这样走精神病路线的,也能和高更一起组队出道。

直到如今。

画派的区分没有以前那样泾渭分明,各种艺术团体并没有消失,却变得越来越多。

大到皇家艺术协会,欧洲的各种画廊主组成的经销商产业联盟,有像以达米安·赫斯特为首的英国新生代艺术家团体,小到随便找家咖啡馆,三五圈内好友几个人一起录个播客……它们都能算是一个又一个的圈子。

圈子并不是独立存在,而是一个套一个,嵌套在一起,最终构成了如今的艺术社会。

刘子明自己的私人社交圈子规模不大,却极为高端。

高端到也未必指的是圈子里画家一个两个身价有多高到不可思议,收藏家们一个两个有多麽富有。

唐宁有些时候都难免要逼迫自己主动参与一些她不喜欢的社交活动,多交交朋友,认识几个对产业有兴趣的投资商,努力的向上编织着自己的人脉网络,去支撑着她的野心。

刘子明没这个必要。

刘子明没有唐宁那种一定一定要开一间属于自己的顶尖画廊,去做成什麽什麽样宏伟事业的欲望与野心。所以,他有资格表现出不为俗物所动的清高。

唐宁张扬而刘子明内敛。

唐宁的傲气是在脸上的。

刘子明的傲气是在心中的。

起码圈子里的绝大多数人,都没有让刘子明在不喜欢对方的情况下,还要主动去认识认识对方,把自己的圈子和对方的圈子套在一起的理由。

恰恰因为如此。

恰恰因为哪怕你是在商业上非常非常成功的艺术家,哪怕你是非常非常富有,昨天才在某场拍卖场一掷千金,刷了一百万美元买了张莫奈的知名藏家。

人家刘公子看不上你,就是看不上你。

所以能成为他的私人圈子的一员,才仿佛是一种特别的荣誉,它便意味着「恭喜你,刘子明认为,你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人。」

所谓高端。

便是人无我有。

便是求而不得。

能得到他的认可,能得到刘子明亲自送来的聚会邀请,对行业里的很多艺术家来说,都像是一天早晨醒来,他发现信箱里多了一只来自某位以高冷着称的女神或者男神送来的沾着露水的玫瑰花那样令人惊喜——它是真正用金钱也买不到的奢侈品。

正在画廊外面潇洒的玩弄记者们的感情的老杨装了这麽多年逼。

新加坡双年展的艺术家晚宴,他想油就油,就算是那些超级大展,他也是堂堂杨老师,也是个角儿!

遗憾的是。

他却从来没有参加刘子明私人聚会的机会。

连唐宁也没有。

唐宁要是开口,她肯定是能去的,老杨要是真的开口对他说了,估计应该也是能行的。

只是唐宁是很傲的人,她永远不会开这个口,就像刘子明不对她开这个口一样。

有些比赛,谁先开口,谁就输了。

杨德康则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他也不会开这个口,同样就像刘子明不对他开这个口一样。

有些瓜强扭的不甜。

有些事情。

真说出来,那就没意思了。

老杨在刘子明身前,扭哒了这麽多年,都没能扭哒来的邀请函,仅仅第一次见面,就被双手递到了顾童祥的身前。

老爷子若是个消息灵通的人,他便应该已经意识到了这样的邀请的份量。

安娜在她的社交帐号一周前,便提到了她对这样的文化沙龙感兴趣,会到时候到场。

「刘子明先生告诉我,这是一场只有一个晚上的十日谈,在与世隔绝的地方,你可以喝酒,聚会,聊天,看比赛,也可以听着感兴趣的人讲述你所感兴趣的故事,并不只局限于艺术,就算跑题也没有关系。」

「我喜欢这样的构想。」

「艺术对我来说便是严肃的工作,跑题以后,它就成了日常的生活。」

——《油画》杂志艺术总监的官方工作帐号如此留言道。

关注《油画》杂志,对很多艺术家们来说,既是工作,又是生活。

有心人注意到这条信息之后,立刻便让刘子明的这次组织的聚会的含金量又来到了另一个不同的维度。

任何一个年轻些的艺术家几乎都不会放弃能够被刘子明这样的大佬,认为是与众不同的人的机会。

而即使是那些大佬,即使是这个行业里最成熟也最成功的那些油画艺术家们,那些年轻人心心念念的渴望能够得到认可的对象,也几乎每个人都不会放弃想要成为《油画》的艺术总监感兴趣的人的绝妙机会。

谁人不渴望伯乐的千里马呢?

哪怕是真正的千里马,被《油画》杂志看中,总监女士的魔杖一点,也能立刻变成背升双翼的黄金飞马。

在《雷雨天的老教堂》很可能是K.女士的作品,这样的消息被放出来以前。这段时间里,来到新加坡们的艺术家们,包括那些评委和嘉宾,对刘子明的私人聚会的关注程度是要远高于对顾为经的访谈的关注程度的。

只是它的入场门槛是刘子明的认可。

它实在是要比搞到一张听艺术访谈的门票,困难上太多。

为此动心的又何止老杨一个呢?

师兄妹几个人在他在新加坡家中的院子里吃榴槤,林涛为他工作忙碌没有办法跑去刘子明家里的私人植物园鉴赏一圈而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