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霍羽的蜕变,灵觉的诞生(1 / 2)

加里曼丹岛,也称为婆罗洲,与东方早有交集。

明清时期,每当新旧政权交替之时,不堪战乱的百姓与没落的权贵都会纷纷移居海外。

由於地缘上的毗邻关系,东南亚成为古代唐人移民的迁徙地和避难所。

这种漂洋过海到南洋谋生的移民浪潮史称“下南洋”。

而这种行动,在明朝和清朝前期达到巅峰,呈现大规模的迁徙潮。

古人云:闽粤人稠地狭,田园不足於耕,望海谋生。

故而,东南沿海一带在当时较穷困,人多地少,老百姓生活难以维持。为了谋生计丶躲避战乱,数百万唐人漂洋过海,一次又一次丶一批又一批地到南洋谋生。

清朝初年,大量的难民丶抗清失败的明军余部以及不愿侍奉清廷的明朝遗民,更是掀起了移民东南亚的高潮。

1772年,唐人於加里曼丹岛西部建立共和国,谓兰芳共和国。

兰芳共和国最巅峰时,有国土五十多万平方公里,占据加里曼丹岛西部广大区域。

然而1886年,兰芳共和国遭到何兰侵略军的猛烈进攻,最终战败。

自此,兰芳共和国灭亡,共存在110年。

兰芳共和国灭亡后,虽然部分权贵逃离兰芳共和国的故土,但依旧有大量唐人贫贱不能移。

赵氏先祖就是其中之一。

兰芳共和国灭亡后,赵氏带领族人南下,落脚於婆娑。

一座沿海港口城市。

他们在此开办武馆,招收门徒,很快发展壮大。

时至1916年,赵氏武馆有弟子千馀人,已然是婆娑城四大帮派之一,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

当然,说是不可小觑,实际上也就是一群苦哈哈自保的手段。

赵氏武馆的弟子多是码头的工人,平日依靠帮助何兰人的商船卸货挣钱。

除此之外,在城里还有几家药店,一家粮铺,城外拥有一些农田,仅此而已。

赚来的钱仅仅勉强够弥补弟子们吃喝用度,武馆的运营,实在是谈不上富有。

当然,武馆之所以如此艰难,还有一个重要原因。

彼时九州动荡,大量难民逃亡东南亚。

他们初来此地,不能说一无所有,也是两袖清风,只能喝风。

赵氏武馆除了接济从九州逃难过来的难民,还免费向婆娑城的穷苦百姓施舍药材。

如此一来,本来还算宽松的经济也变得紧张了起来。

深夜的婆娑城宛若一头巨兽匍匐在苍茫大地之上。

赵氏武馆坐落於城西,介於内城和外城之间。

向西三里路便是码头。

武馆很大,占地面积有两万多平方米,房屋上百间。

大部分的弟子是没有资格在武馆留宿,唯有赵氏武馆的核心弟子,或䭾说真传弟子,才能在武馆吃住。

基本生活开销都由武馆负责。

霍羽就是这样的弟子。

他有着一定的唐人血统,但到底有多少,已经没有人知道。

自古以来,太多唐人前来南洋。

尤其是加里曼丹岛西部更是兰芳国的故土,曾经有数以百万计的唐人生活於此,繁衍生息。

可以说,想要在这里找到纯粹的唐人,或䭾纯粹的土着,都挺不容易。

正如武馆的上千名弟子,足有半数是当地土着。

十一月的加里曼丹岛闷热且多雨。

朦胧的雨水倾泻而下,似是浓雾遮天蔽日。

但这倾泻而下的雨水,无法掩盖赵氏武馆的惨状。

今日的赵氏武馆并不平静。

阵阵哀嚎与呻吟声从武馆的西院传出。

虽是深夜,依稀能看到灯光点点。

房间内。

数十位弟子躺在床上,身上或多或少带着伤口,一些伤势严重的弟子更是被鲜血染红了衣衫,也不知是生是死。

一位扎着麻花辫的妙龄女子在人群中忙碌着,为受伤的弟子清洗伤口,更换绷带。

她的容貌算不上美艳,圆圆的脸蛋透着些许婴儿肥,纯真且可爱。

最特别的是那双眼睛,宛若闪烁的星辰,忽闪忽闪好似会说话一样。

妙丹。

赵氏武馆的弟子,也是医师。

同时,她还是很多弟子的梦中情人。

正在妙丹细心地为师兄弟们更换纱布时,门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一位少年急匆匆地跑过来,焦急喊道。

“妙丹师姐,不好了,霍羽师兄身上烧得厉害,你快去看看。”

“什麽,师兄的情况又恶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