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章 商鞅?孔明?(1 / 2)

“度,度田?!”

三人又是异口同声问道。

“是啊,度田,朕给你们找的这件事可以吧。”

刘据眼带笑意。

他早就有度田的打算,而且有此想法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若刘据记得没错,在古代历史上应该只有一次制度化的度田。

只有朱元璋做到了。

规天下田,制天下人口,做鱼鳞图册和黄册,朱元璋这才算是彻彻底底重新度了一遍全天下的土地。

其他皇帝做不成,朱元璋却能做成此事,根源在於朱元璋的出身,

泥腿子。

光武帝刘秀度田半途而废,是因为他的支持势力来自世家大族,刘秀只是代言人,并非是世人想象中无所不能的皇帝,他同样会被权力掣肘,

世家大族帮助你重新夺回了大汉社稷,你转头又把刀冲向他们,人家正要享受胜利果实,你突然翻脸,他们肯定没办法接受啊。

李世民的情况也和刘秀差不多,他们受到大族的支持上位,就必须要考虑到大族的利益。

只有像朱元璋这般完全从土里长出来的皇帝, 才有度田的魄力和能力。

侍中窦富也为大族出身,不单单是大族,更是全天下最大的窦家,一想圣上对大族的频繁打击,再听到度田,窦富反而不意外了。

王贺还在迟疑。

苏行丞已开口:“陛下,我们能做!”

闻言,王贺苦着脸,

得!

自己说了不算啊!

卫律:“苏行丞,我们...真能做吗?”

苏武瞪了卫律一眼,卫律立马蔫了。

刘据想找一个部门来度田,这个部门不仅要有权利,最好还是独立的,不会与其他官署产生太多联系,不然的话,一做事都是熟人来求情,这田还如何度啊?

大鸿胪寺是最好的选择。

在张骞通西域前,大鸿胪寺就是边缘部门,一直到现在依旧处境尴尬。

身边一起长大的夥伴都已开始建设大汉,唯独自己除了大宛通使之事外毫无技术,想到这儿,苏武眼神坚定,

“陛下,我们能做!”

苏武太想做事了!

他也最适合去做度田!

能度田的人,必须要刚正不阿,眼里容不得一点沙子,甚至可以说是不近人情,只有这种人,才能把事情做好。

而度田也是改革田制前最重要的一步!

连整个大汉天下的良田有几数都不知,要如何土地国有?不过是无源之水罢了。

只是.....度田确实需要刚正如剑的人,但不能只有刚正如剑的人,刘据视线在卫律和王贺身上各停留了一会儿,再看向苏武,语气微微不满道,

“就算能做,也是应大鸿胪来告诉朕。”

苏武立刻惊醒。

自己太过急切,竟忘了自己有个顶头上司,在官场上,越级可是禁忌啊!

就算是答应,也应该是田千秋答应下来。

刘据知道苏武念头不坏,没有挤兑田千秋的意思,苏武就是个直人,可这世界上的很多事情并不是看你如何想得,而是看你如何做得,苏武做错了,刘据定然会敲打,

“陛下,是微臣僭越了!”

“下次不要再犯。”

“是。”

苏武愈发恭敬。

像苏武丶海瑞这种人,不吃软,也不吃硬,唯独吃一个正字。

刘据做的事正,定可以让他们服气。

除此以外,再没有其他办法能用这等人才。

对苏武的敲打,不仅让苏武正念,听在旁人处也是如雷贯耳,窦富表情严肃,

他知道陛下和苏武是什麽关系,但哪怕关系再近,只要坏了规矩,陛下也会责罚,

一碗水端平,周围人都看在眼里。

正是如此种种细节,才让人才汇聚在刘据麾下,心甘情愿的为之效力。

“去把田中秋叫来吧。”

“是,陛下。”

窦富领命,抬脚去传大鸿胪田千秋。

没一会儿田千秋就被带进宫内,甚至给旁人一种错觉,好像窦富前脚刚出去,後脚人就被带来了,看着田千秋衣冠整齐的模样,众人心中升起敬佩之情,

到底人家是领导呢。

“臣拜见陛下!”

田千秋顿首行礼。

“你的人来找朕,说对大鸿胪寺分出的地不满意,又觉得朕不重视大鸿胪寺,你看呢?”

卫律下意识想要开口,被王贺用眼神制止,

“陛下此言差矣。”田千秋道,“三公九卿,王之属也。大汉官员俱食君禄,并没有微臣的人,臣等尽是陛下的人,至於他们....”

田千秋眼神扫过苏武丶王贺丶卫律。

此事田千秋知道,但他是倾向於不来找陛下告状的,此三人瞒着田千秋还是来了,所以现在心虚得很,田千秋目光所及处,三位大鸿胪官员纷纷低下头,不敢与田千秋对视,

“他们今日前来是微臣授意的,也是微臣之愿,考成法当前,唯独大鸿胪寺官员绩效平平,年年皆是如此,臣等不能为陛下尽忠,心之切矣!”

苏武丶卫律丶王贺三人向田千秋投去感动的目光,田千秋老成持重,平日里虽看着没做什麽事,但其实默默付出很多,

最重要的是,身为大鸿胪寺的一把手,他肩负着责任,一旦出了事,陛下不会找老二苏武,更不会找什麽卫律丶王贺,只会责罚田千秋。

领导,并不是人人都能当的。

田千秋必须回护下属。

田千秋的回答让刘据满意,刘据手下俱是激进的臣子,像田千秋这般稳重又能独当一面的官员很稀有。

所以,刘据不再对苏武等人的事做文章,

“朕有事要交给你们做。”

田千秋不悲不喜,

“是,陛下。”

又在心中暗道,

唉,定是苦差事啊,真有好事哪里轮得到大鸿胪寺?

田千秋道行高,他早看出来了,大鸿胪寺的问题并非来自於某个人,而是来自於制度,

古代对外的行政机构一直缺失,清朝末年签订不平等条约时,外国列强就曾提出一个要求,要清朝专门开设负责对外事务的部门。

在此之前,古代专制王朝可没有这个,中华只当周围藩国是小弟,关系好就朝贡,关系不好就开战,策略简单粗暴,

在列强的压力下,清朝没办法只能成立个总理衙门,倍加讽刺的是,总理衙门的主要任务是跟进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

大鸿胪寺的存在也很是尴尬。

中原农耕国家的特点,地不动人不动,这就注定对外的交往要消极些。

海贸一开,意味着大鸿胪寺要承担更多的对外事务。

只不过,被分散的太零碎了。

“大鸿胪寺度田去吧,不光是中原土地,开拓出去的土地也都要一一度量,此事能做吗?”

田千秋傻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