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们穿着印有「东大」字样的校服,脚上蹬着被回收的球鞋,手里握着早已被淘汰的直板手机,脸上却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村里人对这些工业品毫无抵抗力。他们迅速依附于中企派来的捐赠人员,甚至愿意为继续获得物资而服从命令。
这种依赖感在贫困的土壤中迅速生根发芽,成为了一种无形的控制力,连当地政府都无法摆脱。
「如果使用卡车运送同样数量的物资,」记者继续写道,「至少需要一周时间才能送达,而且还需要两名当地司机和四名志愿者。
然而,司机在当地是稀缺且高档的职业,他们既难以雇佣,也不愿意冒险前往偏远地区。」
相比之下,「疣猪」的效率令人惊叹。它们不需要休息,不需要工资,更不需要担心路途的危险。
报告中还提到,如果皮姆地区能够建起一座光伏电站,「疣猪」就能以此为基地,向更远的地区扩展它们的飞行范围。
「对在当地开矿的中企来说,这不过是笔微不足道的投资,却能换来坚实的安全屏障,将动乱的危险隔绝在外,以赚取更高的利润。」
参议员放下报告,眉头紧锁。
这份报告不仅揭示了中企在非洲的影响力,更让人意识到『疣猪』这样的技术工具,正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改变着世界的格局。
「这些飞行器,不仅仅是运输工具,」他低声自语道,「它们是改变的力量,是连接世界的桥梁。而我们,似乎已经落后了。」
看到这份报告,参议员的心情顿时沉重起来。
他早就让助手调查过米国同类产品的价格,结果令人沮丧——与「疣猪」相比,米国的产品价格几乎高出一个数量级。
这种差距不仅仅是数字上的,更是市场竞争力的致命伤。
更让他头疼的是,米国在尚比亚乃至亚非拉缺乏大规模的矿业投资,也就是缺少运用场景。
偏偏这方面是『东大』的强项。
如果硬要把类似的产品送到非洲,那纯粹是「做慈善」,不仅无法带来任何实际利益,反而会让纳税人质疑这笔开支的合理性。
然而,如果不采取行动,米国多年来通过「援助」在非洲建立的影响力将面临崩塌式的下滑。
毕竟,在贫困和匮乏的环境中,「有奶便是娘」是再现实不过的生存法则。
报告中还提到,「电力飞行」为了推广「疣猪」,采取了一种极具吸引力的商业模式——租赁服务。
客户无需购买昂贵的设备,也不需要组建复杂的运维团队,只需按需购买飞行服务即可。
这种模式虽然极大推高了「电力飞行」的销售成本,却显着降低了客户的使用门槛。
对于非洲的矿业公司丶地方政府甚至国际组织来说,这种「付费即用」的方式无疑是一种福音。
「这种租赁服务一旦用上,就会成瘾,」报告中写道,「客户会逐渐依赖『疣猪』的高效和便捷,最终形成难以摆脱的依赖性。」
——
有些人的统战价值,是因为他能搅局;有些人则随着手中筹码的增加而水涨船高。
周青峰麽,他当初收购「电力飞行」时,从未想过要用这家公司来抬高自己的身价。
然而,当「疣猪」横空出世后,这家公司及其掌控者便成了无法忽视的存在。
因为他现在既能搅局,手里筹码也多。
与大多数企业家不同,周青峰的经营理念显得格外另类——他从不考虑如何赚钱,反而绞尽脑汁地想着如何把钱花出去。
在外人眼里,这近乎「疯狂」的策略应该是利用资金和技术优势抢占市场,倒也无可厚非。
但这招让「电力飞行」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壮大。
而这种发展,反过来又进一步推升了周青峰的地位,甚至让人逐渐忽略了他「可能」存在的一些违法行为和深层危害。
哈里森参议员仔细翻阅了关于「电力飞行」的报告后,终于下定决心,接受了游说公司的安排,准备与这家公司的人进行一次私下接触。
毕竟,有些话无法在公开场合说出口。
马可世在国会听证会上的强硬表态,虽然表面上显得毫不妥协,但背地里或许另有隐情。
哈里森参议员认为,有必要听听对方的「实话」,至于对方可能的利益输送麽,这都在其次。
因为报告中还提到,米国金融界的资本对「电力飞行」早已蠢蠢欲动。
一些胆大妄为的投资者甚至已经通过迂回的方式,为这家公司提供了资金支持。
更令人不安的是,「电力飞行」在「东大」的工厂规划已经从最初预期的年产一万架,悄无声息地提升到了两万架。
而且,这座工厂预计将在短短十个月内建成投产。
「这叫人怎麽受得了哟?」哈里森参议员喃喃自语,「万一哪天『东大』的低空飞行器产能像它的汽车产能一样,那可怎麽办?
哪怕只有十分之一,一年三百万架的产量,也足以让全世界头皮发麻。」
只要想像一下那个场景——成千上万的「疣猪」在空中穿梭,像蜂群一样覆盖整个天空——哈里森参议员就感到坐立不安。
他深知,这原本只在科幻作品中存在的技术一旦大规模普及,将彻底改变世界的格局。
「这玩意就跟钢铁业一样,」他苦笑着对助手说道,「全世界绑在一起,都不是『东大』的对手。我们拿它没办法呀。」
在接触之前,参议员还有个难题,他发现自己手中几乎没有任何可以打的牌。
米国的技术优势在「疣猪」面前显得苍白无力,而市场规则也被「电力飞行」的租赁模式彻底颠覆。
「得想想别的办法,」他暗想:「或许可以从国际规则入手,也可以是环保,以及劳动权益方面。
必要时联合其他国家对『电力飞行』施加压力。总之,我们不能坐以待毙。」
——
相比倍感棘手的国会参议员,周青峰对彼此的接触压根没想那麽多。他就是想找条路子,乾死迪亚斯。
同在华盛顿特区,迪亚斯看到了媒体关于马可世和『电力飞行』的大量报导,已经预感到对手不按正常套路出牌。
(本章完)